奉献之歌:全国掀起向孔繁森学习高潮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我从小就很少和父亲在一起,得到的父爱太少了,父亲长期在西藏,在阿里,对此,我曾经十分的不理解,也曾经怨恨过父亲。连我结婚这么大的事情,父亲都没有回山东。

结婚的那天,父亲专门打电话来祝福,不过听得出来父亲的祝福里有伤心的泪水。

这次我来西藏,来阿里,走了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对父亲的赞誉,我更加理解我的父亲了……

王庆芝在座谈会上流着眼泪说:

繁森活着的时候,经常在半夜三更打电话给家里,我问他你怎么老是这么晚打电话,他说:这里白天工作忙,事太多,通信条件差,平时打不通,下半夜好打点。这次来阿里看到这里建设得这么好,有宾馆、出租车、手机都通了,你们比繁森干得好啊,感谢你们……

孔繁森有一句名言: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孔繁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名言的价值。

《民族画报》的记者成卫东在《生命的圣族:走向阿里》一文中写道:

1994年11月29日,一位来自遥远山东的汉族公仆,在为阿里做了许多令人感动和忘不掉的事情后以身殉职了。他的名字感动了整个西藏,整个中国。阿里遂成为新闻媒体和国人关注的热点。人们把阿里和那个令人崇敬和怀念的公仆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个名字叫孔繁森。

我在双脚踏上阿里土地的时候,内心就萌发了要追寻这位廉洁高尚的公仆足迹的念头。

在抵达狮泉河后,我的第一个愿望是去瞻仰孔繁森烈士墓。在狮泉河镇东北的沙石坡上,是全镇唯一还存活几株野生红柳的地方,据说,这地下有一眼温泉,风水好,所以红柳才得以生存。而狮泉河烈士陵园也就坐落在这风水宝地上。陵园很大,而碑却不多,孔繁森烈士墓就位于陵园正中。

望着这偌大空旷的陵园,我浮想联翩,将早已准备好的哈达和一枝紫色绢花,轻轻地系在孔繁森烈士墓的石碑上,默哀致意。烈士墓碑在湛蓝色天空和白云的衬托下,显得非常高大、雄伟。而环绕四周,却又觉得在空旷幽静的陵园中,显得那么寂寞和孤独。

墓碑两侧是一副对联,它深深地吸引着一路风霜而来的我:“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如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

望着这38个字组成的对联,我感到了震撼。这是对孔繁森人生最真实的写照和评价,也是阿里人发自内心对一位公仆的赞颂和怀念。在这里,我站了许久。在离开烈士墓时我再次深深三鞠躬,以表我的敬意。

夜晚,我漫步来到孔繁森生前住过的那幢房子前时,不禁驻足,借着月光和星光观望着,想象着孔繁森带着两个收养的孤儿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情景……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奉献之歌:全国掀起向孔繁森学习高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