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锦秘

锦秘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牛莹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张雅楠用手比划:“是龙凤都在一个环形的圈子里,旁边点缀雷文、十字花等纹样。”

韦阿姨摇摇头:“这么复杂的纹样,应该是很老的传统图案。”

张雅楠点点头:“对,是一幅万历年间的壮锦。”

韦阿姨若有所思:“那怪不得了,那时候可是织锦的好年月啊。”

张雅楠没有打断她,听她继续说:“那时候的壮锦是壮族妇女生活地位的象征。姑娘出嫁,织锦被面是不可缺少的嫁妆。每个壮族姑娘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织锦。”

“家家户户都有织机,不管什么时候去串门,都能听到织机发出的声音。那时一个姑娘如果不懂织锦,是最不体面的事,会被亲友看不起,小伙子也不喜欢。”

“对了,还有每年三月三歌圩上,手巧的姑娘会把自己织的香囊,绣球送给心上人,等姑娘结婚有了小孩,父母和亲友也必须送去织锦背带,以表示吉利和体面。”

张雅楠静静听着,看着织娘的神情渐渐落寞下来:“壮锦从明代开始就被列为朝廷名贵贡品,可到了清末和民国就开始衰落。”

这段历史张雅楠可以倒背如流,但她更想听一位织娘对这一切改变的看法。

估计是极少有人跟她问起这段历史,韦阿姨算是打开了话匣子:“手工织造的壮锦产量极低,像我这样熟练的织工,一天紧赶慢赶,顶多也只能织一尺左右,而要做一幅被面就需要用到至少六尺左右的壮锦。”

“其次,我们现在织锦的收入很低,织娘们都赚不上钱。传统的一斤的价钱丝绒大约为240元,而一斤的丝绒通常也只能织到六尺锦,也就是说只能做一幅被面。”

“再加上我们织的六天工的人工和其他的材料费用,即便把我们的手工费用压缩到最新,一幅被面的成本也在五六百元之上。而现在市面上一两百就能买质量不错的工业大批量生产的各种材质的被套。因此,手工的壮锦产品不再被当做日用消费品,滞销就让织娘的收入更少,只能去干别的谋生。”

张雅楠沉默几秒,问说:“那现在织娘的数量还多吗?”

织娘叹了口气:“壮锦的织造过程复杂,需要专门的机器来纺织,不能像十字绣那样可以随时随地的绣。加上织锦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像我这个岁数的已经没多少人在干了,加上这行生存困境让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学的人就更少了。“

话刚说完,织娘兜里的黑色手机响了起来,她接起来,用当地语说了好一会才挂上电话。

看张雅楠对她的土话感兴趣,便掩盖不住脸上的笑意,跟张雅楠解释说:“是我徒弟打来的,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说完又叹了口气:“现在想织锦的年轻人虽然少,但也还是有愿意学的。我这个徒弟就跟你年纪差不多,人聪明,资质好,学得很快,要是多几个这样的徒弟就好了。”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锦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