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战史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远星云

主角:赵稚郑则之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指挥使毛骧得到消息,说又有一支倭寇船队从石塘大洋驶入鳌江口,估计船只在十多艘。毛骧心想,不得了啊,一个十多艘船的船队,来的人不少啊。但是现在不由毛骧多想,于是立即率领部队从水陆两路对倭寇船队实行包抄。由于这支倭寇船队是第一次来到大明沿海,还没有碰到明军。倭寇们在就听说过,如今大明刚刚建立新的朝代,因经过元末的长期战争,大明国内是一片混乱,地方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于是倭寇们也想不到会有明军来找他们的麻烦。想不到麻烦真的就来了,当倭寇十二艘船正停泊在一个港湾里准备上岸,突然看到港湾的陆地上有密密麻麻的人群,那些人手中都拿着大刀长矛。倭寇知道是碰上明朝的军队了。但是倭寇们并不着急,倭寇们心想,你刚刚建立的明朝,军人都还是拿着大刀长矛,以你们大明这样的军队,要跟我们日本的武士和受过特别训练的士兵对阵,不是来送死吗?于是倭寇们拿着弓箭和战刀一阵吆喝就向明军发起进攻。

突然“砰砰砰”几声巨响,倭寇们惊讶地看到,冲锋在最前面的数十人全部倒下了,其中有两三个人用手捧着肚子忍着剧痛往回跑。更让倭寇们无比惊骇的是,跑回来的三个人下身全是血,肠子露出来了,三个人倒在地上痛苦地挣扎着。同伴们把衣服解开,发现他们的肚子上穿了几个洞,献血从洞子里汩汩往外冒。在场的倭寇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谁也说不出一句话。

倭寇们在日本国内战争中虽然看见过被刀枪杀死的同伴,但是却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阵仗,这种远远地就被在身体上穿了几个洞的悲哀居面。倭寇们哪里知道,他们面对的明朝军队有一种特别的杀人利器,大明人自己把它叫着“火铳”。它是一种用金属制作的管形射击火器。火铳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与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铜火铳在元朝就有大规模的运用。以一座元至顺三年的铜铳为例,它铳体粗短,重13斤8两。前为铳管,中为药室,后为铳尾。铳管呈直筒状,长1尺多一点,近铳口处外张成大侈口喇叭形,铳口径3寸多一点。药室较铳膛要粗,室壁向外弧凸。铳尾较短,有向后的銎孔,孔径两寸三分,小于铳口径。铳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6分长的方孔,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和铳身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火铳用金属的栓从二孔中穿连,然后固定在木架上。这个金属栓还能够起耳轴的作用,使铜铳在木架上可调节高低俯仰,以调整射击角度。

另一件火铳全长一尺二寸多一点,铳管的筒部较细,但口部外侈更甚,呈碗口状,口部内径3寸6分,外径4寸8分,故又被称为大碗铳。此铳与前述元至顺三年铳基本属同一类型,也是安放在木架上施放的,也是元代留下的火铳。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明朝抗倭战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