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香席

香席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林和平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与佛教兴盛。迷恋炼丹的道士对香有着极大的兴致,他们不仅要求在炼丹时焚香以静心,还以香作为与上天神灵沟通的手段,这就是所谓“通感”。这一时期,合香开始大量兴起,葛洪、陶弘景都是制香名家。葛洪还提出可以使用“萧”,也就是先秦时期就广泛使用于祭祀的青蒿来治疗疟疾,这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是一大贡献。而佛教本身就极为推崇用香,有香事的说法,在印度就大量使用香料用于坐禅修炼与礼佛。佛道此一时期得到统治阶层的喜爱之后快速发展,普遍地大量使用香料用于诵经礼佛。

另据魏晋时期的医学名著《名医别录·上品卷一·沉香》记载,沉香可以“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性“微温”。从笔者所了解到的资料看,这是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沉香的首次明确记载。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巨室豪门攀比斗富的风气令人瞠目结舌,奢靡之风盛行,以珍贵的域外香料炫富,已经到了穷奢极欲的地步。二是文人士大夫以淡泊宁静、修身养性为个人操守。这两个社会阶层都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香。

奢侈巨富的典型代表就是西晋的石崇,他显得过于奢靡。他不仅令丫鬟将沉香粉末撒在象牙床上,看谁走过去不留脚印,还将他家的厕所,都用沉香熏焚,弄得客人误以为进了内室。而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在公元505年下令用沉香祭天,用上和香祭地,并写下“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的诗句。

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则偏好香的素雅和孤独高贵的气质,并写出“苏合氤氲,非烟若云”、“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的诗句,表现了魏晋文人的清高脱俗与淡泊宁静。同时,范晔还写下了《和香方》,可惜如今只留下其《和香方序》。他在这篇文章中用有一定危害的麝香比喻同朝为官的庾憬之,用气味平和的沉香自喻。

此时,关于沉香的记载大量出现。据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户录》记载:“唯交州《异物志》曰:密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次有置水中不沉,与水面平者名栈香,其最小麄者,名曰椠香。佛经所谓沉水者也。又,《南越志》谓之香朩岀日南也。”由于东汉杨孚所著的《异物志》,对中国古代的地理游记、植物志考等影响巨大,题为《异物志》的书籍非常多。所以,这里所提到的“交州《异物志》”,是否是东汉杨孚所著的《异物志》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记载也从侧面证明沉香在魏晋时期已经大量使用了。唐代段公路在书中记载的这段话,区分了水沉、栈香和椠香,也就为后世的沉香细分化奠定了基准。《北户录》还记载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其中包括了产自骠国(今缅甸)的艾纳,产自大秦的迷迭等香料,并且明确说沉香是经过腐败后所产生的能沉于水的树干部分,这可谓是相当准确的记载。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香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