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张振鹏

主角:卡尔·威特黑格尔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孩子来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技巧,也不仅在于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能给孩子一个广阔无垠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的道德、智力、审美情感的培养。如果缺失这样一片天地,那么对孩子们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完整的。

在西方国家,人们早已经注意到劳动教育对孩子的重大影响,他们甚至把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地写进了法律: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

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这种法律,不过,父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些劳动岗位,从而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就谈不上孩子的全面发展。对父母来说,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大教育功能的认识。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孩子为了浇花,开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结果,他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你不必担心,因为对他来说,这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别的喜悦都不能够比拟的真正喜悦。在这种辛勤的劳动中,孩子不仅可以了解到世界,而且可以了解到他自己。童年时期的自我教育正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而且这种自我了解是非常愉快的。一个大约5岁的孩子栽了一棵玫瑰树,开出了一朵很美丽的花,他不仅十分惊讶地观看着自己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而且还观察了自己本身:‘难道这是我自己做成的吗?’像这样,孩子在慢慢地体验无与伦比的劳动乐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来认识他自己。”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适当补一补“劳动课”,通过劳动实践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和技能培养,增强他的劳动观念,这也有利于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独立自主、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要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扎根于孩子的心灵!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劳动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一位负责任的父母,一定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教子点睛:

今天的社会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父母一定要更新观念,重视劳动与人的素质提高的密切关系,对孩子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训练,提高他的劳动意识,使他逐步成长为自立自强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