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论语》读解小说 君子不器:《论语》读解全文在线阅读地址

发布时间:2023-10-23 编辑:小编

质的差别,第一次出现了“芦花”,闵子骞及后母二子都参与了驾车,出现了“父怒笞之”和“抚背之(知)衣单”的情节。元033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中有题为“芦衣顺母”的章节,较为精炼地吸收了前代的要素,又增加了“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的情节。清中期史梦兰编写的《鞭打芦花》曲目,才出现了“鞭打芦花”的场景,说闵子骞驾车失辔,父亲很是不满,怒而鞭打,霎时间子骞的棉袄被打烂而芦花横飞,父亲才明白真相。至此为后人所熟知的闵子骞的故事才基本演化完成,但这个故事在民国后期至新中国初期方得到广泛的传播。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不幸遭遇恶疾而死,孔子十分怜惜。《论语·雍也》载: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伯牛的恶疾,古人多数认为是癞病,即麻风病,史无记载,实难索考,但属于严重的传染病无疑。孔子为什么是通过窗户“执其

《孔子弟子像》局部手”?应该是伯牛不愿传唐·阎立本绘(首都博物馆藏)

让老师进屋,避免传染恶疾,而孔子爱惜学生心切,仍然要通过窗户抓其手,携手有温,也有亲近和勉励的意思。孔子感叹道,命真是不可信啊,这样的人竟会患上这样的病!

冉雍(前522年—?),字仲弓,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意思是仲弓有“南面之才”,即可以做诸侯的臣子来治理国政。

二是言语科。孔子认为说话的本领很重要,擅长言语对内则能政治治理,对外则能外交斡旋。宰我、子贡是言语科的代表。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字子我,亦称宰我,长于言语应对,有外交的才华。正是因“昼寝”遭到了孔子的批评,说了一句千古的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木头内部朽烂了,不可以在外面进行雕饰;墙壁年久泥土剥落,不可以在上面进行粉刷。)孔子是很温和的老师,为何会发这样的大火?古往今来的学者有种种的解释:有人说白天睡觉,是懒惰的表现;有人说“昼(晝)”当是“画(畫)”的误字,“画寝”是追求生活的奢靡;也有人说“寝”是“内寝”,宰予白天居住内寝,不去接待宾客。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是工作学习的时间,而宰予竟然睡觉,孔子认为他内心出了问题,是不可忍受的。宰予口才流利,善于辩论,不太讨孔子的喜欢,比如孔子主张三年之丧,他说三年守丧太久了,解释道:“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史034记·仲尼弟子列传》)认为三年不从事礼乐,那么礼乐必然崩溃,社会陷于混乱;服丧一年正好,旧的粮食已经吃完,新的粮……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君子不器:《论语》读解小说 君子不器:《论语》读解全文在线阅读地址
返回顶部